html模版努力寫好美麗中國建設吉林篇章的“長白山答卷”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第一新聞>吉網原創

【砥礪奮進這五年】

努力寫好美麗中國建設吉林篇章的“長白山答卷”

長白山科學院開啟長白山生態保護新篇章

2017-07-21 16:11 |


綠水青山是美麗中國之根,富足宜居是美麗中國之本,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兩年前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對我省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生態保護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囑咐我們“必須牢固確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和做法”,並對我們寄予厚望:“要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的吉林新篇章。”

總書記的囑托進一步凝聚瞭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全區人民牢固確立綠色發展理念的堅定信心,充分認識到“環境就是民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認清長白山的生態資源優勢,確立發展自信,摒棄“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老路,在發展中堅定地做好生態環境保護。激勵著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為努力寫好美麗中國建設吉林篇章的“長白山答卷”砥礪前行的堅強決心。

長白山科學研究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承擔著長白山的森林生態、植被、自然環境、旅遊資源、地質地貌、水文氣象的自然演變等基礎研究,積極保護和拯救珍稀物種,開展森林及野生動植物、菌類、林副特產資源、園林綠化資源、中草藥資源、地質地理資源、水利資源、旅遊經濟的開發利用研究工作,以及對長白山經濟動、植物進行保護、應用研究及推廣工作。

半個世紀以來,一大批長白山科研工作者立足本職,孜孜以求,不斷探索,開拓創新,為生態保護積累瞭大批珍貴的基礎數據,形成瞭一系列有較高學術水平的科研成果。為長白山的生態保護、開發建設提供瞭有力的科學依據和決策參考,為推動區域建設與發展做出瞭重要貢獻,這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位就是黃詳童。

長白山科學工作者黃祥童,長年在野外辛苦工作,開展各個領域的科學研究。長白山科學院供圖

1987年,25歲的黃祥童從吉林林學院林學系畢業便來到長白山,一直從事長白山植物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研究工作,這一幹就是近30年。他一直兢兢業業,堅守工作崗位,默默地為長白山的科研事業奉獻著。科研工作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他硬是靠著雙腳踏遍瞭長白山區的山山水水,不知道磨爛瞭多少雙膠鞋,穿破瞭多少套工作服,腳上磨起的大血泡已經數不清瞭,經常風餐露宿,蚊蟲叮咬,在寒冬暴雪和烈日陰雨的天氣下,收集和考察瞭數據,白天上山考察,晚上回傢做研究到深夜,已經成瞭他的習慣,功夫不負有心人,經努力掌握瞭大量的長白山區自然資源的第一手資料,為他以後的研究工作打下瞭堅實的基礎。在長白山科研事業中,他不僅要克服艱苦的工作環境,也要面臨著科研經費短缺,科研設備落後,信息資源共享不足,缺少科研領軍人才等諸多困難,但他兢兢業業,吃苦耐勞,思維活躍,成為科學研究的技術骨幹與中堅並取得可喜可賀的佳績。

30年來,他主持及參加科研項目22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3篇,出版專著4部。先後榮獲延邊州青年崗位能手、長白山保護局先進生產(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獲得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創業先鋒、優秀共產黨員、二次創業標兵等稱號;2011年被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省委統戰部評為第五屆創業先鋒個人;兼任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科研究生副導師,東北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兼職教授,並獲得第五屆吉林省創業先鋒稱號。

正是這樣如何申請商標台中的科研精神和理想信念,讓黃詳童在此後的科研探索中攀上瞭高峰。

2017年,長白山管委會決定開展對“長白山生態傢底的徹底普查”。用兩年左右時間摸清森林資源、野生動物調查、野生植物調查、菌類調查、底棲動物調查五個方面調查。 黃祥童正是這次科研項目負責人之一。他介紹,這次徹底的生態資源調查,是歷史台灣商標註冊查詢上對長白山生態系統最為全面的一次摸底調查,本次調查新增加瞭森林資源本底調查和底棲動物專項調查兩項內容,其他還包括維管束植物多樣性調查、大型真菌多樣性調查、動物多樣性調查和生物資源數據庫建設。通過進行定量定性分析,能夠全面摸清長白山生態資源“傢底”。

長白山科學院正是擁有著像黃詳童這樣一批植物學、動物學、昆蟲學的專傢學者們,帶領一批一批台中商標註冊查詢不畏艱險、熱愛自然的年輕科研工作者,長期在長白山區開展科學研究,積累瞭大量的科研成果,為保護長白山生態環境,對珍惜瀕危動植物的科學合理保護和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瞭科學依據。

長白山科學院科研平臺先後被吉林省發改委設為“長白山植物(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工程實驗室”、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長白山藥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實驗室”、吉林省科技廳“長白山生物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聯合重點實驗室”和吉林省科技廳“吉林省院士工作站”四個省級科研平臺。建設有占地面積為2088公頃的集保護、科研、教育、開發為一體的長白山科學研究院實驗基地(長白山溫帶森林生態系統科學研究與實驗示范基地)和占地面積為5公頃的長白山科學研究院菌類栽培技術示范基地。

長白山科學院累計主持或參加國內外科研課題100餘項,其中國傢級課題29項,省部級課題44項。獲國傢科技進步獎3項,省級科學進步獎4項。在國內外各級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158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篇。編寫專著12部。目前,已經完成瞭長白山維管束植物物種編目工作。2006年,又對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的生物資源進行瞭一次普查,出版瞭《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生物資源》,本次普查維管束植物2639種,動物1586種,大型真菌750種。為評價自然保護區持續保護能力的提供瞭重要參照數據。此外,還研建瞭長白山顯花植物數據庫,為長白山野生動植物、生態系統等自然資源全面數字化奠定瞭基礎。

據長白山科學院數據統計:“長白山保護區平均每公裡就生活著1.3隻狍子、0.79隻野豬、0.57隻紫貂,中華秋沙鴨在保護區內頻頻出現……”這些數字的背後凝結著長白山科研人員和廣大保護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科學研究指導科學發展,科學發展帶動科技進步。五年來,長白山生態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步伐穩健而有力。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始終堅持保護第一原則,把生態保護作為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形成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真正實現發展與生態的統籌雙贏。

如今的長白山可以說是‘水更清瞭、山更綠瞭、景更美瞭’!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已真正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保護完好的綠色生態天堂,在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的吉林新篇章,交出瞭一份精彩的“長白山答卷”。

吉網 吉刻APP訊 記者 王恩龍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zoe080s0k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